第373章 凤莲池的婚事
  凤九月和凤云裳,还有凤言灵和凤莲池(妙池)姐妹四个人,此时也停止了争辩,而后凤莲池(妙池)方才开口说道,“三位姐姐,池儿已经准备好了客房,三位姐姐再未正式入住《万象坛》门下之前,姐姐们就和我与父亲母亲同住吧!”
  凤氏一家六口人离开之后,隐藏在假山后面的(华)星阳,便从假山后走了出来,(华)星阳看着凤莲池(妙池)远去的背影心中暗喜,(华)星阳嘴里喃喃自语的说道,“这到让我挺意外的,你,我只是一夜夫妻而已,你竟然有了我的骨肉,看来就算你再怎么不待见我,可是只要有这个孩子的存在,你与我之间就会有着某种割不断,理还乱的关系,所以你休想再次丢弃于我,我势要永生永世都和你纠缠在一起,娘子,等我,我们很快就会再见面了,这次我绝对不会再让你从我身边逃离了。
  云弦夜与《万象坛》原掌门以及长老们,开始分别各自招收自己的心仪弟子,随着收徒越争越凶,云弦夜和《万象坛》也进入到白热化阶段,凤九月拜在《万象坛》二长老墨尘长老门下为徒,而凤云裳则拜到了五长老长松门下为徒,至于凤言灵则是拜进到云弦夜门下。
  凤莲池(妙池)看着凤夕城和文可依夫妇二人,并未阻止凤家三姐妹的选择,凤莲池(妙池)自己自然也就不好再多说什么了,凤莲池(妙池)只是希望凤家三个姐姐,全部都可以平安无事的活着就好,至于其它什么兴哀荣辱也就没那么重要了。
  (华)星阳去除姓氏,以单名星阳登上了《御封山》《万象坛》,只是没有人愿意收留一个没有灵力仙骨的废人,凤夕城看着父子四人着实挺可怜的,便收留了(华)星阳父子(女)四人做个杂役了,文可依很是不解的问凤夕城说,“相公,你这是何用意啊!”
  原来凤夕城想要招(华)星阳入赘于凤家,这样不止是凤莲池(妙池)娘俩有了好的归宿,同时还可以支撑起凤家的门面,或许对于凤家来讲,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办法。
  凤夕城直到磨破嘴皮子了,文可依方才勉为其难的答应了此事,夫妇二人商量再三之后,方才找到凤莲池(妙池),凤夕城十分委婉的讲明了原由,文可依为难之色却溢于言表,凤莲池(妙池)自然看得出来母亲的为难之处,凤莲池(妙池)自己又怎会不知,这或许也是自己报答凤夕城和文可依二人最好的时机,正所谓恩怨两难消,该还的还,该消的消,凤夕城看着文可依并未说话,凤夕城只好开口说道,“池儿,父亲,我……”
  凤莲池(妙池)不想让凤夕城太过尴尬,凤莲池(妙池)便接过凤夕城的话头说,“父亲,母亲莫要为难,池儿愿嫁,这样你好,我好,大家都好……”
  文可依看着凤莲池(妙池)懂事得要命,心中更是内疚自责不已,文可依眼泪止不住的落了下来,文可依更是心疼的说,“相公,我们不嫁人也行,为妇见不得我女儿受到一点点委屈,为妇真的做不到,让池儿嫁给一个鳏夫为妻,更何况这个鳏夫还什么能力都没有,我们池儿跟了他,肯定会受苦的,我们为人父母又岂能将女儿往火坑里推呀?”
  凤夕城也被文可依说到无地自容了,凤夕城只是低头闷不作声,凤莲池(妙池)看得出凤夕城的为难,还有文可依对自己的疼爱与不舍,凤莲池(妙池)更不想让凤夕城和文可依夫妇二人为难,凤莲池(妙池)便开口对凤氏夫妇说,“父亲母亲,池儿愿嫁不是你们的原因,池儿也有想过自己以后的路,到底该怎么走才是正确的方向,只是池儿自己也会有些困惑之时,现在经过父亲母亲的点破之举,池儿方才知道自己该怎么走了,如果只是池儿一人,池儿倒是可以永远不见天日,甚至可以自行归隐山林亦无防,可是池儿还有孩子,池儿不能让自己的孩子,将来成为山中野人,池儿还有父母和姐姐们,池儿更不能自私的,让父亲母亲只为池儿一人而活,子女有着自己主家做为依靠,子女才能得到自己原有的尊重与地位,所以池儿不可亦不能剥夺姐姐们的底气……”
  文可依坐到凤莲池(妙池)身侧,伸出双手紧紧握着凤莲池(妙池)的手说,“幺幺,你不用这么委屈自己的,即便不归隐山林,娘与你父亲同样也可以照顾好你的,所以我们不嫁也罢,至于你父亲刚刚说的话,我们就当它从来都没有听到过……”
  凤莲池(妙池)伸手抚摸着文可依的脸颊,心中十分感动和感激的说,“母亲,池儿知道,池儿什么都知道,可是母亲您和父亲从未欠过我什么,所以父亲和母亲…你们不用那么小心翼翼同我相处的,父亲和母亲可以像对待其她姐姐们那样对我,池儿心里反而会更加好过一些,所以母亲您可以说出发自内心的真实想法吗?”
  凤夕城听到凤莲池(妙池)所讲之言,心中更是五味杂陈般复杂,如果说自己与娘子对待这个幺女是格外疼惜的话,这到也并不为过,毕竟出于内疚的心情,自己和娘子想要通过更加疼爱的方式,前去弥补自己所欠小女儿的那份呵护,至少这样自己与娘子心里才算好过一些,只是眼下自己的这个小女儿,未免也太懂事了,甚至懂事的让人心疼,凤夕城看着凤莲池(妙池)心中更是内疚的说,“父母与子女之间何谈亏欠,我与你母亲从未特别优待过你,你每个姐姐她们都是自由选择婚配的,我们凤家从来都不会逼迫子女们做任何事情,这是我凤夕城定下来的规矩,所以池儿再嫁婚配之事,从今以后,不准有人再次提起此事。”